《红毯先生》,在戏外自我完成
作者|刘小土编辑|李春晖《红毯先生》正式宣布改档,提前走完了它的春节档红毯。《红毯先生》在预告片里强调“不是八卦片、不玩爆笑梗、不走合家欢”,已有不少网友担心其市场反响。果真,正式上映后,电影口碑迅速两极分化,虽然在核心观众那里收获好评,但没能完成大众层面的传播。尤其今年春节档头部效应明显,几乎没留下什么口碑发酵的空间。这和以往春节档有很大不同。2017年的《功夫瑜伽》、2018年的《红海行动》、2019年的《流浪地球》、2021年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,春节档曾连年上演黑马逆袭戏码。但今年映前热度最高的《热辣滚烫》《飞驰人生2》,上映后票房和话题更是一骑绝尘。其他作品排片被极大压缩,迅速失去了翻盘机会。在这个春节档,《红毯先生》没能和更多观众“沟通”,这点毫无疑问。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沟通。硬糖君始终认为《红毯先生》是一部好电影。它不是典型的喜剧片,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荒诞电影。某种意义上,甚至是严肃的、文艺的。电影的结尾,刘德华踩上了平衡车。选择延期上映,无疑是片方也在试图寻求某种平衡。这种平衡,存在于档期宣发与内容指向之间,存在于固有经验与观影人群变化之间,存在于导演的自我表达与大众的市场情绪之间,更存在于电影这门古老艺术与浩浩荡荡的短视频大潮之间。也许正如片中呈现的,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本就越来越困难。但即便徒劳了一次又一次,我们仍将努力去沟通、愿意去理解。怎么看《红毯先生》《红毯先生》讲的是明星怎么拍电影,刘德华扮演的巨星刘伟驰为了拿到影帝,跑去拍摄农村题材电影,结果被导演吐槽不够接地气。他开始实地体验农民生活,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荒诞故事。宁浩导演、刘德华主演,颇具实力的主创阵容是这部作品的口碑保障。与此同时,《红毯先生》能引发共鸣,又有极强的讨论价值,也在于对一些常谈常新、三不五时就要刷屏的话题的网罗。比如明星人设,刘伟驰结婚怕掉粉不公开,离婚怕塌房也不公开。明星的“吃苦”真人秀每每令人怀疑这帮人平时究竟怎么过日子,片中刘伟驰为了体验普通人生活,从五星酒店搬到三星酒店。他看到嘎吱作响的老旧沙发只觉新鲜,坐在上面快乐地扭动身体。当然,《红毯先生》不只讽刺明星,还讽刺导演、公关、资方、粉丝,乃至所有人。张子贤的角色当场暴打无理取闹、不懂装懂的甲方,惹得广大打工人直呼“过瘾”“我的大银幕嘴替”“狠狠共情”。影迷还二创了大批整顿职场表情包,甚至吸引路人围观和使用。但这些喜剧元素只是《红毯先生》的外壳,其本质是一个关于沟通的故事:刘伟驰面临各式各样的沟通困境,他想拍摄现实题材的电影,经纪人认为拍短视频热度来得更快;他想拍摄父爱题材的电影,导演觉得这样会不够纯粹;他为了逼真效果要求真摔、真马,观众觉得这是虐待动物……这种沟通障碍无处不在。导演、资方、观众之间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摩擦,一个矛盾还没能得到解决,另一个矛盾又很快爆发,最终麻烦越来越多、局面变得一团糟。这或许就是宁浩接受采访时提到的,“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,大家也没有时间去了解所有的信息。知道一点、一个面可能就开始讨论或者发表态度,感觉大家很容易就转化成情绪。”得益于宁浩的个性和才华,以及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,这部电影不止做到了质感在线、内核严肃,在构图、音乐、运镜等方面也相当考究。它有点像《香火》《绿草地》的电影语言,保持着足够的克制和简洁,在一定程度削弱了电影的喜感,但却丝毫没有降低作品的惊喜感。必然的两极化口碑就像片中的刘德华一样,宁浩也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。这其实也是春节档的观影舒适区,人家都在供应“小人物的悲喜逆袭”,《红毯先生》却上演“精英的四处碰壁”。一个被节后综合征折磨的早春,一个励志重新做人的五月,一个人人都卯着劲深刻一把的电影节,都比春节档这个合家欢档期要合适得多。一场深度观影,必然也必须是高度个人化的。在《疯狂的外星人》出战2019年春节档之后,宁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独立执导长篇作品。也因此,很多人对宁浩的印象还停在“疯狂系列”——采用多线叙事,呈现疯癫的黑色幽默。“疯狂系列”拍得非常满,没给观众留下太多解读空间,提供的是一种直给的爽感。但《红毯先生》截然不同,整体节奏偏慢,矛盾部分都没有用太过戏剧化的方式呈现,大量精彩看点需要细品深挖。换而言之,《红毯先生》的剧情具有一定理解门槛。恰到好处的留白引发一批观众深度思考的同时,也会流失掉另一批非核心受众。而这,正是《红毯先生》口碑呈现两极化、无法迅速发酵的根本原因。带爸妈一起看《红毯先生》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。宁浩在电影中使用了很多影迷级别的“典故”。如刘伟驰提到莱昂纳多拍《荒野猎人》,藏身马肚卖惨打动奥斯卡评委。再如刘伟驰接受采访时,悄悄把自己原本摆在角落里的海报挪到正中央。资深娱乐爱好者会对这些场景会心一笑,但面露茫然其实也很正常。只能说,春节档这样一个返乡潮之下的、高度体现三四线城市观影趣味的、扶老携幼合家欢的档期,实在不利于《红毯先生》这种更适合朋友一起看的电影。即便如此,《红毯先生》豆瓣开分依旧达到了7分,在猫眼、淘票票等评论也表现良好。有网友说,《红毯先生》像是春节档的扫地僧,无人明白功底深不可测,神秘但又耐人寻味。“这和电影本身希望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的表达同频,都在力求双向寻找到能够理解它并欣赏它的观众,这种虚柔不盈的包容与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构成了叛逆”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需要观众参与思考、讨论才算真正完整的《红毯先生》。这也就意味着它面临比同期作品更严苛的挑战。在电影排片已是强弩之末的情况下,它选择延期上映,无疑更有利于亮点内容传递出去,为作品争取到更多与观众对话的空间。第一批与故事有共情的核心受众达到上限后,第二阶段需要做的就是打动核心圈层外的受众。《红毯先生》能否改写命运,就看如何抓住最后一次“沟通”机会了。改档之后,底气何在?在今年春节档,不止一位导演提到档期是被塑造的,春节档也不能都是合家欢,要给观众看点不一样的。他们如此判断的理由,大致都是电影观众的包容性越来越高。但事实上,档期的限制性降低是一种趋势,但目前也仅仅只是一种趋势。从事电影营销的朋友告诉硬糖君,至少在暑期档和春节档,有些题材依然占据绝对优势。“动画电影最好在暑期档上,在校学生放假才能到电影院冲票房。而春节档对电影性要求低,对娱乐性要求高,喜剧依然是重头戏。”观众当然需要两种内容,关键是电影具有商品属性,这直接影响到相应作品的排片情况。不乏网友在社交媒体反馈《红毯先生》的排片太差。这种情况下,《红毯先生》选择延期上映当然是明智的。一方面,仍有大批观众表示想在合适时间试吃正片,这将是它在其他档期突围的中坚力量。另一方面,喜欢这部作品的粉丝在不断进行公开表达,为相关内容的发酵和传播添砖加瓦,这同样会反哺院线票房。在当下,档期调整已经相当普遍,极限定档、延迟放映、推迟上映等情况屡见不鲜。我们探讨《红毯先生》能否通过改档完成逆袭,最终还是要回到电影内容本身。硬糖君个人观感,这部电影当然有不完美的地方,但并不能掩盖其极具反思性和创新性的现实。最直观的一点是,在绝大多数喜剧片都在采用浮夸、堆砌网络热点等创作技巧的当下,它开创了优雅喜剧这种新的表达方式。在《红毯先生》结尾,学会平衡车的刘伟驰终于能够继续走下去。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,观众的沟通也需要时间。用心的作品能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完成共创,而后被更多人所看见、所欣赏,这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价值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